來源:兩型科 發布時間:2018-01-09
長沙市咸嘉新村社區打造兩型示范社區 謝望東攝
秀美鄉村景如畫 徐典波 周敏攝
世界水日,湘潭市火炬學校的學生在湘江邊開展“環保酵素救地球”活動。(資料圖片)
什么是兩型,怎么建兩型?在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獲批之初,人們多有困惑。
試驗區先行先試,在全國首創性地提出并開展兩型示范創建活動,將兩型標準化、具體化、普及化,打造出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兩型樣本,將每一個社會“細胞”動員起來,把綠色發展理念變成全社會的行動,奏響了示范普及、綠色共建的“大合唱”,深刻回答了什么是兩型社會、怎樣建設兩型社會、建成什么樣的兩型社會等問題。
“處處皆兩型,人人可兩型。”兩型示范創建的湖南經驗,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長株潭試驗區綠色發展的五大改革經驗之一,向全國推廣。
首創兩型示范創建,?打造兩型靚麗風景線
深冬時節,走進望城區白箬鋪鎮光明村,一幅美麗的兩型圖景呈現眼前:
藍天碧水之間,青磚、灰瓦、白墻的農家小樓錯落有致,太陽能路燈分列道旁,自行車道環山而上,污水通過人工濕地凈化、垃圾實施分類處理……以創建全省首批兩型村莊為契機,光明村從傳統村落蝶變為生態新村,每年僅接待境外游客就達上萬人。
從2011年起,省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工委、管委會在全國首創性地啟動兩型示范創建工作,引領帶動全社會參與和投身兩型社會建設。
首創,意味著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一切都在改革探索中前行。
探索從兩型創建起步。用兩型標準引領兩型創建,試驗區相繼開展機關、學校、企業、小城鎮、村莊、社區、農民合作社、門店、景區和家庭等兩型創建,領域涵蓋全社會生產、生活、消費的各個環節,創建對象覆蓋了工人、農民、社區居民、機關干部、學生等廣大群體。
2014年,在進一步規范兩型創建的基礎上,兩型示范乘勢而上、破繭而出。一批兩型創建成效顯著的單位脫穎而出,成為兩型示范單位。
省長株潭兩型試驗區管委會宣教聯絡處處長李紅衛形象地比喻:“兩型創建好比基礎教育,人人都有學上,人人都可參與,兩型示范則是評選‘三好學生’‘學習標兵’,樹起兩型的標桿,形成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又從更高層次上激勵、推動兩型創建上臺階、上水平。”
圍繞倡導綠色生活,開展兩型社區和家庭示范創建。長沙市望城區金山橋街道桐林坳社區探索“自主管理、自主建設、自主服務”的創建路子,被譽為“鮮花里的村莊”。瀏陽市官渡鎮南岳社區采取居民“眾籌”的方式推進創建,呈現出清新質樸的兩型之美。
圍繞打造“最美鄉村”,開展兩型城鎮和村莊示范創建。湘潭市韶山市清溪鎮建立垃圾分類和廢舊物品回收機制,科學設置垃圾分類處理流程,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和人工濕地污水處理項目,引導城鄉居民植綠護綠。望城區喬口鎮、寧鄉市溈山鄉、長沙縣開慧鎮等編制系列兩型規劃,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和新型農業,走出了兩型之路。
圍繞培育兩型校園文化,開展兩型學校示范創建。天心區銅鋪街小學打造“童曉綠色狂歡節”兩型活動品牌,受到學生和家長歡迎;芙蓉區馬王堆小學組織師生制作兩型微電影、微課程,使教育資源更加多元。
圍繞轉變生產方式,開展兩型園區和企業示范創建。長沙經開區建設污染源在線監控平臺,通過國家生態工業園考核驗收;中車時代新材共投入資金近500萬元,實施了35個節能降耗項目,直接產生節能效益683余萬元。
短短幾年間,兩型示范創建從長株潭走向“3+5”城市群,走向三湘四水。湖湘大地上,一批批兩型社區、兩型機關、兩型企業、兩型學校和兩型家庭似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成為全省兩型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迄今,全省共創建省級兩型示范創建單位(項目)1116個,建立4個省級兩型宣教基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各行業領域示范創建基礎上,湖南集中在長株潭三市支持建設省級綜合示范片區,將綠色元素和創建成果系統集成,打造兩型社會“集成區”。2015年,湘江新區等6個兩型社會示范片區獲評省級兩型綜合示范片區。海綿城市、綠色建筑、綠色市政、分布式能源……作為中國第12個國家級新區,如今的湘江新區已成為全省“兩型引領之區”。
發動千家萬戶,處處皆兩型、人人可兩型
兩型涉及各行各業、關聯千家萬戶,人人可參與,人人能受益,人人是主人翁。
示范創建,猶如沖鋒號,吹響了廣大群眾參與兩型社會建設的集結號;又似發動機,帶動全省干部群眾理念發生深刻變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成為人們的共同追求。
李紅衛介紹,兩型示范創建從一開始,就注重引導公眾參與,?把原本“高大上”的兩型試驗變成群眾喜聞樂見的身邊事,動員每一個人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傳播兩型、參與兩型、踐行兩型。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湘潭市岳塘區火炬學校的10多名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又一次來到湘江邊清理垃圾、巡視江面情況。他們是湘潭市邀請擔任的“河長小助手”,負責一段長約1公里的河段的守護。每周,孩子們4次巡視江面,利用河長助手平臺上報信息。
“這些孩子,不僅是河段的清潔員,還是宣傳員、信息員、監督員,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兩型。”火炬學校校長周曉彤說,以創建兩型示范學校為契機,學校鼓勵學生們探索兩型、踐行兩型,兩型理念滲透到了孩子們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學生們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進行場景、人物、作品的制作,創作的動漫作品《輪椅歷險記》獲全國一等獎;針對目前城市停車難問題,孩子們設計制作了大樓立體停車系統,更有效地利用空間資源,獲湖南省中小學機器人創意比賽一等獎;針對學校午餐后大量水果皮被扔棄,孩子們在老師啟發下,對果皮進行收集、清理,制作出環保酵素……“從小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美麗的兩型種子,一定會開出最美的兩型之花。”
“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這是兩型示范創建過程中探索出來的兩型宣傳教育的經驗模式。全省470萬小學生“爭創兩型小先鋒”,1000多萬青少年積極參加“跟隨大雁去遷徙”“地球熄燈一小時”“‘兩型在我心’征文”等活動。
2016年6月,長沙市岳麓區恒華社區的居民驚喜地發現,家門口建起了一個省級兩型宣教基地。基地面向社會公眾和社區居民,定期舉辦綠色展覽、公益宣講、培訓教育、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變廢為寶手工制作等活動,引導社區和家庭使用兩型技術產品,深受居民們歡迎。一年多來,社區劉奶奶一家通過垃圾分類積了1萬多分,“兌換了不少東西哩。”
將兩型宣教陣地建到百姓家門口,暢通兩型理念傳播“最后一公里”;公開招募綠色宣講志愿者,定期深入社區、村莊、學校、企業等基層單位,義務開展公益宣講;與上百家環保公益組織聯合互動,合作開展“你好,湘江·守護母親河行動”“919綠色循環日”等主題活動;《湖南日報》、湖南衛視、綠網等開辟專題專欄,宣傳兩型知識,推介兩型典型,增加兩型“正能量”……兩型示范創建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廣大群眾的參與積極性、主動性,全省1700多萬家庭拎菜籃子、布袋子,使用節能家電、節水器具和高效照明產品,實行垃圾分類、舊物回收、綠色出行等,兩型生活、低碳消費成為時尚。
千家萬戶被發動起來,每一個社會“細胞”被動員起來,全省上下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的主動性和體驗兩型、參與兩型、踐行兩型的積極性前所未有。“處處皆兩型、人人可兩型”的理念深入人心。
創新機制體制,推動示范創建走向深入
依靠體制機制創新護航,湖南推動兩型示范創建不斷走向深入。
用標準體系統領示范創建。緊緊圍繞“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兩型社會”“怎樣建設兩型社會”,制定出臺了16個兩型標準、23個節能減排標準、43項兩型地方標準,將生產、生活領域中的資源環境因素,細化成評價細則和標準,成為實踐的度量衡。
用科學管理規范示范創建。我省出臺《湖南省兩型社會建設專項資金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湖南省兩型社會建設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對項目實施、驗收和監管以及專項資金分配、使用和管理等工作做出明確規定,用科學管理規范示范創建。示范創建的品牌影響力加上適當的資金補助,廣泛調動了全省各級各部門參與示范創建的積極性,財政引導資金撬動地方資金配套和社會資本投入,“四兩撥千斤”的杠桿效應得到體現。?
用嚴格考評保障示范創建。湖南將示范創建作為兩型社會建設重點工作,納入全省績效考評體系,對全省14個市州和省直相關部門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考核。省、市層面分別開展常態化的督查督導,實行“月反饋、季調度、年評比”的推進機制。省直相關部門針對各自分管的行業和領域,強化考評機制,省教育廳出臺了《湖南省高等學校兩型校園指標體系及考核評價辦法》,有效助推兩型校園建設。
用制度創新深化示范創建。全面推行居民用水電氣階梯價格制度,推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政策,實行“誰浪費、誰買單”。結合開展兩型企業、兩型園區等創建,推進產業準入提升退出機制改革,先后對19個工業行業700多戶企業實行落后產能淘汰。
由淺入深、由點及面、由泛到精……7年多來,兩型示范創建在三湘大地上培育出一座座芳香四溢的兩型花園,成為湖南探索兩型路徑、打造兩型名片的重要平臺。示范創建培育的兩型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廣。“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的經驗得到中央領導的肯定;長沙探索的五種節約集約用地模式獲國土資源部的肯定并予以推介;長沙縣、攸縣農村環境整治,有效破解了農村垃圾處理、農村污水處理等難題,創造了全國經驗,被譽為“農民生活方式的一場深刻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