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減"政策落地的這一場新起跑線上,松陽完小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求變求新,各項工作得到了持續改進,具體做了2個方面工作:一是加強學習,領會文件精神;二是圍繞"減負提質增效"的目標,結合"雙減"具體要求,用心用情做好四個"加法。即給老師加點"研"、給作業添點"料"、給課服增點"趣"、給學生提點"神"。有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教無涯,研不盡。教和研是教學的雙翼,"雙減"背景下,第一道加法就是:給老師加點"研"。學校根據實際設置了不同形式的教研課,有骨干教師示范課、教壇新秀跟蹤課、實習教師同課異構等;對教研課的內容,也有一定要求:一是必須按正常進度上課,二是語文、數學、綜合,每個組的教研課課型力求豐富。如語文學科可以上隨文識字課、口語交際課等。數學學科可以上操作課、復習課等。旨在對不同層面的教師提出不同的教研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培養。
除了扎實抓好教研課,學校更注重教師研討。本學期開展了"短板提升"主題教研活動。如作業布置研討、閱讀積累研討、作文研討。以四年級作文研討為例,按照"找短板—定計劃—準發力—抓落實—觀效果"的五部曲進行追蹤式研討,取得了一定成效。
對在課堂教學中以及教學常規督查中發現的個性問題及時解決,再把共性問題收集起來,利用評課機會進行研討,充分發揮集體智慧以及傳幫帶的作用,分年級分科目進行集體備課。從學生特點、學生興趣、教學方法入手,積極研討,不斷探索提高課堂教學的方法,把孩子真正需要的素養教給他們。
第二道加法:給作業添點料。雙減對于校內作業提出了明確要求,"減量增質",成為共識。但"減",并不是極端的無,也不是一種方法與另一種形式簡單的替代,它應該是科學的、系統的。根據當前一些教師設計作業能力在弱化、退化,照搬照用市場上練習冊已成常態。大力提倡從作業布置走向作業設計、作業研究。借助作業設計、作業研究,倒逼教師自己研究課標,分析知識目標,助推老師專業成長,實現作業的少而精。
針對作業管理,學校建立"組內分工出題——年級組長一審—教研組長二審——教導處終審——組內全員共享"機制,層層把控作業的質與量,努力讓校本作業變得"有價值、有意思、有可能"。
為了尊重學生學習上的差異性,一是設計分類作業,包括"必做作業+選做作業"等形式。即必做作業中有學科預習單,選做作業有開放型的自選作業菜單。二是創新作業類型,從單一走向多樣,增加了閱讀類、運動類、藝術類、實踐類,從而增強了作業的趣味性、實踐性和協作性,加大了作業的彈性,使各層次的學生在作業中獲得成就感。
一二年級取消書面作業及考試,家長們可謂是憂心忡忡,老師是積極探索,打破傳統考試,把需要測試的各種學習能力分解成單向考察,用闖關模式進行趣味測評。如一年級的語文"勇闖智樂園"活動,設計了"蜜蜂采蜜忙"等板塊,"數學林"中設計了口算小天才、尋物小勇士等環節,既從不同角度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及團隊合作能力,過程生動有趣,起到了很好的反饋作用。
通過作業改革,學生作業負擔明顯減輕。
第三道加法:給課服增點"趣"。當課程成為一種生命體驗時,才能真正賦能學習。學校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進行"個性化定制"。如一至二年級是學生學習能力和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我們為學生設計了"學業鞏固+個性化課程"的服務方式。三至六年級采用"多方輔導+個性化課程"的服務方式。為了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多方面發展的需求,學校開展了個性化課程。如閱讀、書法、美術、趣味英語、觀影、科學實驗等豐富多彩的課程,課后服務質量有所提升。
第四道加法:為學生提點"神"。此次"雙減"政策的出臺,對于體育可以說是絕對的利好。因為這讓學校體育的發展真正有了時間和空間。開學不久,我校的有些變化正在悄悄發生,比如家長們就發現,班級群有了新成員——體育老師(為數不多的專職教師和對體育有興趣并有教學能力的其他學科教師),孩子們回家要做體育作業等。
體育課強勢發力,逐步向主科看齊,克服體育師資不足的困難,嚴格落實國家規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剛性要求,確保不以任何理由擠占體育與健康課程和學生的校園體育活動。現在學生花在體育鍛煉上的時間更多了,體育老師更忙了。
面對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需求,老師們將趣味揉進體育課,體育鍛煉融入大課間活動、課后服務中,更好地保障學生的體質教育。為了提高體育在學生課余生活中的占比,針對不同年級段的學生,布置了不同類型的體育家庭作業,在全體學生中發起了"和運動一起回家"的活動,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對運動的興趣和熱情。
"雙減"政策發布后,孩子有更多時間閱讀,是又一大利好。
"晨誦、午讀、暮省",讓閱讀如一日三餐一樣常態化,成為松陽完小師生的每日必須。在教學樓一棟大廳設立開放式的"愛尚書吧",購置了上千余冊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在校園增設了休閑長椅,精心打造班級讀書角,定制了"松陽完小借閱登記本"、"松陽完小讀書筆記摘抄本",隨時記錄學生的讀書量、反饋情況,以此作為"快樂小書蟲"評比必要條件之一。從最初的小心嘗試、艱難摸索,到今天飄散在校園各個角落的朗朗書聲,親子閱讀、同伴閱讀,從推薦的必讀與選讀書目到古詩詞的誦讀,從各項活動的開展到書香班級、閱讀之星、優秀閱讀領跑者的評選,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發展與閱讀習慣的養成。
減負的真正關鍵,在于變"負"為"富"。從新出發,給學生以興趣為導向,迎來豐富、健康、積極的學習方式,才是"減負"的正確道路。雖然工作時間的增長、工作內容的增加,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但從教學工作和專業發展的視角看,如果處理得宜,表面上的"增負"則可以轉變為實質上的"增富",徹底堵住"學業負擔"的出口,讓教育回歸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