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這片廣袤的版圖中,有許多鄉村教師遠離城市的繁華與喧囂,駐守在偏遠的鄉野山間,播撒著知識的種子。雖身處寂靜,他們卻堅守在三尺講臺,默默耕耘,照亮著孩子們前行的道路。衡南縣第九中學全玲玲便是其中之一,她從一名鄉村英語教師成功轉型為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用心用情關注青少年心理問題,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她是學生心靈的守護者,學校心育的踐行者,更是公益心育的推行者。
初心如磐,扎根鄉野
2002年,全玲玲帶著對教育的熱愛與憧憬,投入了衡南縣鄉村教育的懷抱。那時的衡南縣第九中學,紅墻斑駁,泥路崎嶇,但她沒有絲毫的猶豫與退縮,以堅定的目光和熾熱的教育之心,開啟了她的教育征程。
初來乍到,橫亙在她面前的是鄉村孩子英語基礎極度薄弱的難題。發音含混、單詞量匱乏、語法體系近乎零認知,面對這樣的學情,全玲玲決定迎難而上。晨曦微露,她的身影穿梭于教室間,督促學生早讀,一個個糾正發音,不厭其煩地示范;夜幕深沉,辦公室的燈光依舊透亮,她陪著學生剖析文章,為他們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進步"——學生能流暢讀完一段英文、正確拼寫幾個易錯單詞,都成為她滿心歡喜的"大成就",就這樣,她一步步點燃學生對英語的熱情之火。
轉型心育,勇挑重擔
2017年,全玲玲迎來了職業生涯的重要轉折點。面對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她積極響應號召,毅然決然地從一名深受學生喜愛的英語教師,踏上了向專業心理健康教師轉型的征途。面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礎薄弱的現狀,全玲玲與學校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從零開始設計教學課程、購置心理咨詢室設備,奔波于各個部門之間。她還要努力改變學校師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傳統觀念,讓大家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學校心理咨詢室建成后,當面對現實種種復雜且形式緊迫的學生心理狀況時,即使擁有了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的全玲玲也感到手足無措,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之間的鴻溝讓她意識到,僅憑書本知識遠遠不夠。為了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全玲玲積極尋求學習與成長的機會,參加各類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和學習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盡一切努力獲得更多的實踐技能。
創新實踐,成果斐然
在全玲玲的努力下,衡南縣第九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迎來了質的飛躍。她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設計出了既科學又實用的校本課程,以新穎、生動的方式引導學生踏入心理世界的大門。她用自己的愛與專業,為孩子們筑起了一道心靈的防線,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再孤單和迷茫,面對學習和生活的壓力時更加從容自信。
此外,全玲玲申報并成立了縣級名師工作室及湖南省全玲玲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名師網絡工作室,通過聚集全省范圍內的優秀專職兼職心理健康教師,開展線上線下的各類研修活動,促進了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了區域內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工作室連續三年開展中考、高考公益送輔送教活動三十余次,惠及十萬余名師生。
2021年6月,湖南省委政研室攜手省教育廳、省婦聯,對衡南縣"家校共育"工作試點展開調研。全玲玲系統梳理了自己多年來的實踐探索經驗,精心撰寫了工作匯報材料,為調研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2021年全省心理健康教育現場會上,心理健康衡南經驗"八個一"模式在全省推廣。
這位心海領航者,以自身之堅守,專業之轉型為更多的孩子筑夢護航,在鄉村教育的畫卷上,譜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篇章。這些年,全玲玲始終用一顆堅定的心去迎接轉型帶來的挑戰,那些磨礪和挑戰并沒有讓她變得"刀槍不入",反而讓她更加細膩。"這些挑戰,讓我看到了教育的多面性。跳出知識的大綱,從心理健康領域教育引導學生,也是另一種溫柔。"全玲玲說。
人物名片
全玲玲,衡南縣第九中學心理健康教師。從教二十三年來,她扎根鄉村教育,從英語教師成功轉型為心理健康教師。懷著對事業的深切熱忱,她以前瞻視野和創新實踐,深耕心理健康教育領域,構建了一套卓有成效、獨具特色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