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衡陽市本級政府決算公開
目錄
第一部分 決算報告
第二部分 決算草案
表1-全市一般預算收入
表2-市本級一般預算收入
表3-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表4-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表5-全市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情況表
表6-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情況表
表7-全市一般性轉移支付分地區
表8-全市一般性轉移支付分項目
表9-全市專項轉移支付分地區
表10-全市專項轉移支付分項目
表11-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情況表
表12-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情況表
表13-全市地方政府一般債務限額和余額情況表
表14-市本級地方政府一般債務限額和余額情況表
表15-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
表16-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
表17-全市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
表18-市本級政府基金收入
表19-市本級政府基金支出
表20-市本級政府基金收支平衡
表21-全市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情況(分地區)
表22-全市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情況(分項目)
表23-2022年全市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和余額情況表
表24-2022年市本級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和余額情況表
表25-全市國資收入
表26-全市國資支出
表27-市本級國資收入
表28-市本級國資支出
表29-對下安排的轉移支付應當公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轉移支付表
表30-全市社保基金收入
表31-全市社保基金支出
表32-市本級社保基金收入
表33-市本級社保基金支出
表34-全市政府債務發行及還本付息執行情況表
表35-市本級政府債務發行及還本付息執行情況表
表36-全市新增地方政府債券使用情況表
表37-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情況表(經濟科目細化款級)
表38-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情況表(功能科目細化項級)
表39-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情況表(功能科目細化到項級)
表40-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情況表(經濟科目細化到款級)
表41-市本級一般性轉移支付情況(分項目)
表42-市本級專項轉移支付情況表(分項目)
表43-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明細表)
表44-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明細表)
表45-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表
表46-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表
第三部分 相關說明
第一部分決算報告
關于衡陽市2022年市級決算草案和2023年
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2023年8月28日在衡陽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
衡陽市財政局局長雷高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報告衡陽市2022年市級決算草案和2023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請予審議。
一、2022年決算情況
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財政部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支持穩住經濟大盤,有效應對風險挑戰,積極挖掘增收潛力,建立健全支出標準體系,縱深推進財政領域改革,全市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較好。
(一)收支決算情況。
1. 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1)收入: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4億元,為年初預算的98.58%,比上年(下同)增長3.3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1.11億元,為年初預算的98.05%,增長3.9%。其中:地方稅收130.61億元,為年初預算的97.1%,增長5.83%;非稅收入60.5億元,為年初預算的100.15%,下降0.04%。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6.49億元,為年初預算的93.27%,增長0.7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1.12億元,為年初預算的90.58%,增長0.95%,其中:地方稅收46.39億元,為年初預算的81.38%,下降7.68%;非稅收入24.73億元,為年初預算的114.97%,增長22.42%。
(2)支出: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18.29億元(包括上級轉移支付、一般債券、調入資金形成的支出),為年初預算(不含省級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的151.31%,增長9.51%。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1.22億元,為年初預算的145.77%,增長18.3%。與向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報告的執行數相比,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加21.49億元,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加15.91億元,原因是當時報告的是快報數,現根據決算情況進行調整。全市主要支出科目情況:教育支出109.63億元,增長14.2%;科學技術支出15.85億元,增長35.4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0.56億元,增長5.79%;衛生健康支出72.8億元,增長8.91%;農林水支出69.69億元,增長13.46%。
市本級預備費2.46億元,全部用于突發事件處置及其他年初難以預見的開支。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0.56億元,公共安全支出0.04億元,教育支出0.02億元,科學技術支出0.11億元,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0.08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0.08億元,衛生健康支出0.76億元,節能環保支出0.03億元,城鄉社區支出0.24億元,交通運輸支出0.14億元,資源勘探工業信息等支出0.03億元,金融支出0.01億元,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0.36億元。
市本級“三公”經費支出3608萬元,比預算節約4298萬元,節約率54.36%。其中:公務接待費672萬元,公務用車購置費828萬元,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2108萬元。“三公”經費節約較多,主要是部門單位帶頭“過緊日子”,嚴控“三公”經費支出,以及受新冠疫情影響,部分公務活動沒有開展。
市本級結余資金安排支出6.3億元。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務支出0.71億元,國防支出0.29億元,公共安全支出0.18億元,教育支出2.22億元,科學技術支出0.04億元,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0.15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0.2億元,衛生健康支出0.21億元,節能環保支出0.64億元,城鄉社區支出0.15億元,農林水支出0.15億元,交通運輸支出0.61億元,資源勘探工業信息等支出0.03億元,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0.01億元,住房保障支出0.03億元,糧油物資儲備支出0.25億元,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0.43億元。
市本級預算周轉金。年末余額2321萬元,沒有變化,主要用于調劑預算年度內季節性收支差額。
(3)收支平衡情況: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1.11億元,加上上級補助收入373.11億元、債務轉貸收入45.07億元、上年結轉收入58.93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9.86億元、調入政府性基金46.64億元、調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0.7億元、調入其他資金32.92億元,收入總計768.34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18.29億元,加上上解上級支出25.17億元、債務還本支出30.95億元、調出資金2.47億元,支出總計676.88億元。收支相抵后,年終滾存結余91.46億元,減結轉下年支出77.83億元,凈結余13.63億元,全部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年末余額15.73億元。
市本級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1.12億元,加上上級補助收入35.02億元、債務轉貸收入15.89億元、上年結轉收入19.27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3.76億元、調入政府性基金41.3億元、調入其他資金15.18億元,減對下級補助資金27.33億元,收入總計184.21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1.22億元,加上上解上級支出11.33億元、債務還本支出13.4億元,減下級上解資金9.58億元,支出總計156.37億元。收支相抵后,年終滾存結余27.84億元,減結轉下年支出18.84億元,凈結余9億元,全部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年末余額9億元。
2. 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1)全市情況。
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49.68億元,下降47.53%。其中:國土出讓收入144.45億元,下降47.3%。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39.93億元,下降22.12%。
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49.68億元,加上上年結余47.08億元、上級補助收入9.8億元、債務轉貸收入157.13億元、調入資金12.92億元,收入總計376.61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39.93億元,加上上解上級支出0.14億元、調出資金46.64億元、債務還本支出65.97億元,支出總計352.68億元。收支相抵后,年終滾存結余23.93億元。
(2)市本級情況。
市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71億元,下降63.06%。其中:國土出讓收入68.99億元,下降62.89%。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10.16億元(包括上級轉移支付、專項債券形成的支出),下降42.29%。
市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71億元,加上上年結余33.11億元、上級補助收入5.88億元、債務轉貸收入112.96億元、調入資金8.49億元,減對下級補助資金9.44億元,收入總計222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10.16億元,加上上解上級支出0.1億元、調出資金41.3億元、債務還本支出65.97億元,減下級上解資金0.05億元,支出總計217.48億元。收支相抵后,年終滾存結余4.52億元。
3.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91億元,加上上級補助收入0.11億元、上年結余0.17億元,收入總計3.19億元。減去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2.23億元、調出資金0.7億元,年終結余0.26億元。
市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11億元,加上上年結余0.01億元,收入總計2.12億元。減去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2.11億元,年終結余0.01億元。
4.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46.75億元,下降1.59%。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120.91億元,下降11.99%。當年收支結余25.84億元,加上上年結余80.57億元,累計結余106.41億元。
市本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05.41億元,下降5.7%。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78.92億元,下降19.68%。當年收支結余26.49億元,加上上年結余75.81億元,累計結余102.3億元。
(二)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情況。
全市爭取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162.15億元,同口徑(下同)增長14.71%(2022年新增增值稅留抵退稅轉移支付、其他退稅減稅降費轉移支付、補充縣區財力轉移支付)。其中:市本級12.49億元,增長18.21%;縣區149.66億元,增長14.41%。
1. 均衡性轉移支付。全市84.01億元,增長20.4%。其中:市本級9.07億元,增長22.89%;縣區74.94億元,增長20.1%。主要用于彌補財力不足。
2. 調整工資轉移支付。全市11.64億元,與上年持平。其中:市本級1.78億元、縣區9.86億元。為調整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補助基數。
3. 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全市4.29億元,與上年持平。主要為取消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等稅費后的轉移支付補助。
4. 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全市23.99億元,增長7.92%。用于保障縣鄉財政運轉需要。
5. 資源枯竭型城市轉移支付。全市3.81億元,增長7.9%。其中:常寧市1.22億元、耒陽市1.61億元、其他地區0.98億元。
6. 其他轉移支付。全市34.41億元,增長16.57%。其中:增值稅留抵退稅3.76億元、其他退稅減稅降費3.13億元、補充縣區財力19.33億元、重點生態功能區0.65億元、革命老區和欠發達地區7.54億元。
(三)政府債務情況。
1. 政府債務規模及結構。全市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125.54億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443.94億元,專項債務余額681.6億元。市本級地方政府債務余額603.9億元(含2018年省級掛賬的129.8億元專項債務和2019年、2022年省級轉貸高速公路收費專項債務17億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163.55億元,專項債務余額440.35億元。
2. 政府債券舉借及使用情況。省財政廳轉貸全市新增政府債券104.97億元(一般債券13.81億元、專項債券91.16億元),增長4.23%。其中:市本級49.48億元(一般債券2.49億元、專項債券46.99億元),增長6.66%。市本級新增債券使用情況詳見附表。
3. 政府債務償還本息情況。市本級發行再融資債券償還地方政府債務本金79.37億元,其中:一般債務13.4億元,專項債務65.97億元。支付地方政府債務利息16億元,其中:一般債務5.73億元,專項債務10.27億元。
4. 項目實施及資金管理情況。嚴格落實專項債券資金使用負面清單管理,對專項債券項目及資金進行“專賬核算、專款專用”;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專項債券管理、提高資金效益的通知》(衡政辦函〔2022〕7號),實行按月調度和通報制度,督促項目單位加快專項債券支出進度。
(四)績效評價情況。市本級績效評價實現全覆蓋,評價范圍包括部門整體支出、政府專項債券、市級專項資金、PPP項目、政府采購、產業基金等。組織開展40個項目財政重點績效評價,其中:部門整體支出22個,項目支出18個,金額46.05億元。重點選取中心城區雨污分流、中心醫院異地擴建健康服務樓等5個專項債券項目,以及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茶葉產業發展、現代物流發展等3個專項資金開展財政績效評價,金額21.89億元。同時,強化評價結果應用,2023年茶葉產業發展資金預算安排規模從0.09億元調減到0.02億元,現代物流專項引導資金預算安排規模從0.1億元調減到0.07億元。
(五)財政工作情況。
1. 著力穩住經濟大盤。支持出臺穩住經濟大盤一攬子政策。落實減稅降費退稅政策。新增減稅降費退稅55億元(增值稅退稅42.35億元),減免項目報建規費1.04億元。加大財政獎補力度。市本級安排創新引導資金2.85億元,對市屬國有企業重大產業投資項目融資貼息0.89億元,安排航線補貼、中歐(非)班列運營補貼等開放型經濟發展資金3.08億元,兌現綜保區企業綜合項目補貼資金0.71億元。優化營商環境。提高中小微企業政府采購市場份額,市本級公開掛網項目中小微企業市場占有率82.5%;免收投標保證金、采購文件工本費等,釋放投標供應商資金壓力3億元以上。緩解融資難題。市融資擔保集團為小微企業、“三農”主體提供擔保融資貸款19.1億元,減免擔保費0.31億元;搭建政府采購合同線上融資平臺,實現政府采購合同貸1.25億元。發揮資金杠桿效應。市產業基金直接投資衡陽京東倉儲、率為科技等項目0.43億元,出資2億元組建衡陽彬復瀟湘創投基金,撬動社會資本3.08億元;推進財政資金存放商業銀行改革,出臺《衡陽市本級財政性資金存放商業銀行綜合評分辦法》,匹配財政存款35億元,激勵引導銀行機構擴大信貸投放。用好用足債券政策。爭取新增債券資金104.97億元,增長4.23%。其中:市本級49.48億元,增長6.66%,完善監管機制,發揮專項債券穩投資、穩增長作用。
2. 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全市民生支出460.63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為74.5%。統籌安排就業補助資金2.04億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超1億元,為符合準入條件的大學生個人或招收大學生人數達到一定數量的小微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免收擔保費;市本級籌措資金3.56億元,支持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安排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資金9.49億元,兜牢民生底線;農林水支出69.69億元,通過“一卡通”發放惠民惠農補貼資金33.7億元,助力鄉村振興;籌措資金3.34億元,推進立新大道西延、鳳凰新街、酃湖大道等“斷頭路”建設;支持改造老舊小區224個,既有住宅增設電梯111臺;投入生態環境治理資金16.94億元,支持生態保護修復;支持公共文化體育場所低(免)費開放、文化藝術中心搬遷、電影《援軍明日到達》拍攝等。
3. 著力防范化解風險。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健全債務防控機制,強化市級平臺公司投融資監管,開展縣級政府性投資項目資金來源評估論證,籌措資金454.04億元,確保到期債務按時歸還,妥善處置和化解隱性債務存量442.91億元,實施平臺公司經營資產倍增計劃,推動平臺公司產業化、多元化發展。防范財政運行風險。進一步壓實縣級財政“三保”主體責任,強化縣級財政運行風險監控,開展縣級預算編制事前審核,印發《關于堅決落實過“緊日子”、嚴格財政預算管理的通知》;安排專項資金16.18億元支持縣級財政平穩運轉。支持維護社會安定。統籌資金9.14億元,支持全民免費核酸檢測、新冠疫苗接種等疫情防控工作;安排2.82億元,支持安全生產、森林防滅火、應急救援能力建設;保障應急救援中心、掃黑除惡、反電信詐騙、平安創建、市域社會治理等資金需求。
4. 著力推進財政改革。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將市和城區共享收入分成比例從市本級70%、城區30%調整為市本級60%、城區40%,調動城區積極性;統一原高新區、衡山科學城、白沙洲工業園財政體制。推進預算編制改革。在部門預算安排總盤子不變的前提下,調整和優化預算結構,足額安排人員經費,基本保障運轉經費,全面清理和壓減項目經費,減少預算偏離度。推進財源建設改革。出臺《稅源強基、財源建設“2524”工作方案》,搭建財政綜合治稅平臺,建立涉稅聯席工作機制,累計增收約19億元。推進財政管理改革。印發《市本級財政預算追加辦法(暫行)》《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規范市直一類會議支出的通知》《預算績效管理協同聯動實施方案》《關于規范市直預算單位食堂支出管理的通知》《關于規范市直預算單位辦公經費支出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建立支出標準體系,規范支出行為,提高資金效益。推進其他重點改革。開展國有資產資源大清理、大盤點,盤活處置各類閑置國有資產資源82億元;打造財政陽光評審服務平臺,推進造價指標標準化、中介機構管理規范化、評審過程信息化、項目調度常態化,完成政府投資項目評審4964個,評審金額280.2億元,審減率14.44%。
二、2023年上半年全市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一)預算執行情況。
1. 一般公共預算。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9.94億元,增長2.4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4.86億元,增長4.8%,其中:地方稅收69.51億元,增長0.33%;非稅收入35.35億元,增長14.8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05.32億元,增長4.85%。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29億元,增長2.7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37億元,增長5.66%,其中:地方稅收21.7億元,下降2.11%;非稅收入11.67億元,增長23.9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6.52億元,增長19.36%。
2. 政府性基金預算。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41.23億元,增長32.34%;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80.12億元,下降9.98%。市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6.78億元,增長99.36%;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6.03億元,下降39.44%。
3.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06億元,支出0.38億元。
4.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56.2億元(僅指社會保險費收入,不含財政補貼收入、利息收入、轉移收入、其他收入,下同),增長5.38%;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132.65億元(僅指社會保險待遇支出,不含轉移支出,下同),增長22.7%。市本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20.26億元,增長15.97%;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35.8億元,增長11.25%。
5. 債務余額。截至2023年6月,全市政府債務1176.58億元。市本級政府債務623.24億元。
(二)主要特點。
1. 收入呈“穩”的發展。一方面收入“穩增長”。全市地方收入104.86億元,排全省第3位;增長4.8%,高出市州平均增幅4.5個百分點,圓滿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另一方面質量“穩提升”。全市地方稅占比66.29%,比一季度提高0.76個百分點,高出市州平均水平1.79個百分點,排全省第2位。
2. 支出呈“優”的結構。全市民生支出224.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73.6%;其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科學技術、商業服務業支出分別增長8.54%、16.04%、40.62%、63.53%。
3. 風險呈“控”的態勢。嚴控債務總量、嚴控融資成本、嚴控流動性風險,千方百計遏制債務增速;堅持不新增隱性債務,堅持不虛假化債;在財政和平臺公司之間設立防火墻,避免風險相互傳遞。市本級按時還本付息,守住了風險底線。
(三)當前及后段形勢分析。
上半年,全市財政工作穩步推進,財政運行總體平穩。但收支矛盾仍未有效緩解,財政處于“緊運行、緊平衡”狀態。
1. 收入增長壓力較大。收入結構不優,全市增值稅和所得稅實現地方稅收24.85億元,下降1.7%;土地增值稅、契稅分別增長15.54%、8.55%,增量占地方收入增量的52.73%。加之去年下半年地方收入“高基數”(7-11月增長15%左右)以及今年下半年預計退稅5.64億元,穩增長的壓力很大。
2. 財政保障任務艱巨。今年上半年土地市場有所回暖,全市土地收入38.79億元,增長35.07%,但低迷態勢沒有得到改變;部分縣區、部門、領域爭資爭項效果還有待提高,可用財力緊張。而財政保障范圍和標準越來越高,經濟發展、社會民生、重點項目都亟需財政投入,縣級財政運行風險增加。
3. 債務風險因素增加。平臺公司缺乏主營業務收入,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資產形態單一,主要是土地資產和公益性項目,經營性項目處于前期開發階段,難以迅速形成有效支撐,債務化解手段不多,存在向財政傳導的風險。
(四)下階段工作措施。
1. 多措并舉,抓好財源建設。全面落實“制造立市、文旅興城”發展戰略,積極推進新興財源培育、主體財源提質、園區發展轉型等財源建設“八大攻堅行動”;著力打好“經濟發展主動仗”,堅持以“真投入、真項目、真增長、真效益”為目標,貫徹執行減稅降費、穩經濟增長“二十二條”等積極財政政策,綜合運用產業基金、融資擔保、財政獎補等政策工具,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聚焦“五好”園區建設,完善園區評價激勵機制,推動全市各部門、行業領域、產業鏈共同發力,提升園區發展效益。
2. 強化手段,堵住征管漏洞。加快實施稅費精誠共治專項行動,打造“稅務+N”精誠共治應用場景,對成品油、建安房地產、平臺經濟等重點領域開展稅收風險監管;完善財稅綜合信息共享體系,出臺信息共享管理辦法,建立數據上報收集、監測分析、預警反饋工作機制;以“三資”清查、處置和管理改革為突破口,因事因物采取“用、售、租、融”等多種方式有序盤活;注重均衡入庫,提高財稅收入質量。
3. 牢守底線,防范化解風險。始終將“三保”支出放在預算安排、財政支出和庫款撥付的優先順序,持續壓減一般性和非重點、非剛性以及績效不高的支出;抓好往來款清收消化工作,加大催繳力度;盤活結余資金,強化統籌力度。加強常態化債務風險監測預警,牢牢守住資金不斷鏈、債務不暴雷、風險事件不發生的底線;加大土地出讓力度,增加可用財力,降低綜合債務率;實施平臺經營性資產倍增計劃,積極爭取財政部隱性債務風險化解試點政策,緩釋到期債務風險。
4. 提升效能,深化財政管理。以“績效管理提升年”為重點,聚焦打好“發展六仗”重大任務,建立重大財政政策事前績效評估機制;以“財政基礎工作建設年”為契機,統籌整合財政基礎工作數據,加強內外數據分析利用,提升財政政策效能和資金效益;以“財會監督”為主線,全面提升財會監督效力;以“爭資爭項”為抓手,建立常態化考核機制,積極爭取中央、省資金扶持和政策傾斜,緩解財政壓力和矛盾。
第二部分決算草案(見附件)
第三部分
相關說明
一、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情況
(一)稅收返還
稅收返還70306萬元,較上年減少18萬元。其中:
增值稅消費稅稅收返還45,886萬元;
所得稅基數返還6450萬元;
成品油稅費改革稅收返還5754萬元;
其他稅收返還12234萬元。
(二)一般性轉移支付
一般性轉移支付181931萬元,比上年增加105386萬元,增長137%,主要是醫療衛生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住房保障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交通運輸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等增加。
(三)專項轉移支付
專項轉移支付-175299萬元,比上年增加41283萬元。
二、舉借政府債務情況
(一)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余額情況
2022年,衡陽市政府債務總限額1134.71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453.11億元(含外貸限額9.58億元),專項債務限額681.6億元。截至2022年底,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125.54億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443.94億元,專項債務余額681.6億元。
2022年,市本級政府債務總限額604.11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163.77億元(含外貸限額0),專項債務限額440.34億元。截至2022年底,地方政府債務余額603.89億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163.55億元,專項債務余額440.34億元。
(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情況
2022年,省轉貸衡陽市新增債務限額105.62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14.35億元(含外貸限額0億元),專項債務限額91.16億元,據此,發行一般債券13.03億元,專項債券91.16億元,平均期限15.93年,平均利率3.17%。
2022年,省轉貸市本級新增債務限額49.48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2.49億元,專項債務限額46.99億元,據此,發行一般債券2.49億元,專項債券46.99億元,平均期限15.18年,平均利率3.15%。
(三)地方政府債務還本付息情況
2022年,衡陽市償還地方政府債務本金96.84億元,其中一般債務30.87億元,專項債務65.97億元,支付地方政府債務利息31.15億元,其中一般債務利息14.52億元,專項債務利息16.63億元。
2022年,市本級償還地方政府債務本金79.37億元,其中一般債務13.4億元,專項債務65.97億元,支付地方政府債務利息16億元,其中一般債務利息5.73億元,專項債務利息10.27億元。
三、績效工作開展情況(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