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深入落實新《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加快推進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實現2016年財政工作邁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有著重大意義。全年財政工作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順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圍繞“財政收入保增長、財政支出保民生、財政改革保利益、財政運轉保高效”的目標,著力夯實財稅增長動力和后勁,著力推進民生事業和發展成果共享,著力推進財政改革和財政事業發展,著力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全年財政收入增長達到10%以上,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小康奠定堅實的基礎。
圍繞上述指導思想和收入目標,突出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夯實發展基礎,財政收入保增長。
堅持創新為引領,推動經濟增長動能轉換,實現財政收入穩定增長。一是支持創業創新。認真落實中央關于簡政放權、減稅清費的各項措施,營造創新創業良好環境。安排創新獎勵經費,兌現“名牌產品”、“著名商標”和企業技術中心獎勵。支持推動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智能、綠色、健康新興服務業發展。出臺《衡陽市創新創業帶動就業資金管理辦法》,支持各類人才創新創業。二是支持企業發展。大力培植電子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培育一批銷售過百億的新興企業。扶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提升我市傳統產業的軟實力。大幅提高工業發展資金額度,支持工業企業發揮經濟發展中堅作用。科學安排中小企業發展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做好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工作,著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支持擔保公司做大做強,繼續發揮獎勵資金引導信貸投放的作用,提高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發展的積極性。進一步制定具體政策,支持本地企業本地產品進入政府采購市場。三是支持項目建設。做好融資平臺的統籌管理工作,支持融資平臺做大做強,幫助降低融資成本,確保實現年度融資任務,融資資金投入向有利城市發展持續性、宜居性的項目傾斜。建立和完善我市PPP項目信息管理系統,設立PPP項目引導資金,提高我市PPP項目吸引力。做好置換債券和新增債券爭取工作,為騰出資金用于項目建設創造條件。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做好重點項目資金保障、評審服務、規費減免等工作。四是加強收入組織。加快推進財稅綜合信息平臺建設,整合國稅、地稅、財政及人民 銀行等部門工作合力,不斷提高財稅管理信息化和依法治稅水平。啟動“社會綜合治稅平臺”,加強數據利用分析,促進財稅增收。加大主體稅種征管力度,研究小稅種征管措施。抓好非稅收入,實現征收潛力由收費基金收入向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轉變,征收模式由分散、委托征收向集中、直接征收轉變。注重收入質量,實現量質齊升,注重均衡入庫,確保序時進度。
(二)突出公共財政,財政支出保民生。財政的核心要義,是進一步惠民生、保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的廣泛共享。一是扶持“三農”發展。擴大“一卡通”發放范圍,完善惠農補貼“一卡通”發放服務平臺,實現財銀數據交換、部門審核,并設立自助服務終端的“三位一體”管理模式。支持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加大流通網絡關鍵節點投入,搞活農村市場。保障基層組織運轉經費,支持開展“一事一議”建設。完善農業保險相關政策,擴大農業保險范圍,最大限度保證農民利益。實施精準扶貧,支持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支持農村加強生產生活薄弱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健全社保體系。做好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待后續工作,全面落實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新政策。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配套做好工資調整工作。推進保障房建設,規范公租房管理。提高城鎮居民基本醫保、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啟動城鄉大病保險工作。鞏固和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調整城鄉低保資金分配辦法,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將低保對象控制在合理保障比例內。積極支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三是發展教育文化。切實加大教育投入,落實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制度,支持城區學校擴容改造,鞏固“大班額”化解成果。文化投入逐步向基本公共文化事業傾斜。著力培育新型文化市場主體。探索支持文化項目進行產業化開發的有效途徑,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四是加強資金保障。加大資金統籌力度,全面實施綜合預算,預算安排“以事定支、錢隨事走”。嚴格執行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集中財力辦大事,避免撒胡椒面現象。加大資金整合力度,特別是在農業資金整合力度方面,繼續向縱深推進。形成財政資金盤活長效工作機制,及時擠壓沉淀資金。積極對接上級部門,加強溝通匯報,為我市爭取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三)堅持持久用功,財政改革保利益。財政地位在提高,財政改革在路上,必須持久用功,不斷推進。一是積極推進稅制改革。合力推進營改增,積極應對消費稅、房地產稅等稅制改革,嚴格執行煤炭資源稅改革后相關收費基金,對下一步可能實施分成的部分稅種要提前研判,盡可能為我市爭取更多的補助基數,對可能下放或調增地方分成比例的稅種要合理控制規模,避免在改革中影響財政利益。二是完善財政管理體制。完善城區和兩區一園財政體制,科學合理劃分財政收入,明確事權和支出責任,切實增強各縣市區自主發展、當家理財的意識。繼續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指導縣市區發揮特色優勢,加快培育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三是深化和完善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擴大直接支付權重,控制財政授權支付額度,督促預算單位啟動公務卡結算,力爭公務卡結算比例達到授權支付的30%。實施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改革,實現財政、人民銀行、預算單位、代理銀行四方電子化管理,財政部門全面實施國庫集中支付直接支付網上審核工作。督促開展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四是推進票據電子化改革。簡化票據種類,擴大非稅收入一般繳款使用范圍,推進票據印制、發放、保管、使用、核銷、年檢全流程電子化管理,2016年覆蓋大部分財政票據和用票單位。五是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規范資產購置、使用、處置全過程的管理,高效配置,盤活存量,提高資產利用率。
(四)緊扣科學規范,財政運轉保高效。嚴格履行財政職能,依法依規,科學管理,進一步維護和提升財政形象。一是從嚴資金使用管理。全面推行預算績效目標管理,開展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向社會發布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強化財政監督,繼續開展專項資金使用檢查、會計信息質量檢查、財政資金安全檢查,按省廳部署開展“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專項整治活動,推進財政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及執行體系建設。加強政府采購管理,不斷擴大采購范圍,提高節支率。履行國庫集中支付把關作用,加強單位政府采購、基建及維修項目、獎金福利、招待費會議費等開支的審核。二是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和往來清理。建立政府存量債務臺賬,做好政府存量債務管理工作,從嚴控制政府債務規模。加強對投融資公司的財務監督,嚴格控制投融資公司融資成本。加強對各單位舉債監督,杜絕擅自舉債。幫助融資公司避免融資資金沉淀,著力提高融資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從嚴規范財政資金出借,繼續做好往來清理工作。三是加強機關管理和隊伍建設。落實機構改革要求,明確科室單位工作職能,合理配備人員。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持續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和廉政建設,營造積極向上、風清氣正的工作氛圍。落實厲行節約有關規定,進一步規范機關財務管理,開展內部監督,落實辦公用房使用要求。加速推進財政信息化進程,完善局門戶網站,將專項資金管理、電子支付、財政監督管理等系統全面接入財政業務平臺。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力度,堅持正確地用人導向,打造一支業務精良、作風優良的干部隊伍,推動財政事業健康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