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財政局牢記發展是第一要務,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奮力克服宏觀經濟下行、企業利潤下降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攻堅克難,積極施為,全市財政運行呈現平穩發展態勢。
一、2016年收支概況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77.96億元,比上年(下同)增加15.8億元,增長6.03%。其中地方收入完成204.67億元,增加14.32億元,增長7.52%。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119.13億元,增加1.45億元,增長1.23%。
二、今年以來主要工作
1、突出抓好收入征管,征管機制不斷完善。堅持把組織收入作為財政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計做大財政“蛋糕”,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一是嚴格落實收入目標。年初與各縣市區和市直各征管部門簽訂財稅目標責任狀,將收入任務及時分解落各縣市區和部門。實行局領導包干聯系縣市區制度,定期召開財稅聯席會,加大對均衡入庫和收入質量的考核力度。二是積極創新征管辦法。積極推進綜合治稅平臺建設,初步建立了城區綜合涉稅信息系統,形成征管合力。三是努力挖掘增收潛力。強化稅源分析與監管,嚴治薄弱環節,建立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稅源動態監控機制。扎實開展房地產業等重點行業專項稽查活動。
今年1-12月,全市財政收入完成277.96億元,增長6.03%,繼續保持了全省第四的位置。這是在經濟形勢異常艱難的情況下取得的,非常不容易。財政收入為全市穩增長,提振發展信心作出了重要貢獻。
2、突出調優支出結構,民生民本顯著改善。按照“保運轉、保民生、促發展”的原則,優化支出結構,嚴控一般支出,集中財力改善和保障民生。一是民生支出逐年提升。全市民生支出379.66億元,比上年增加48.3億元,占財政總支出比重達到70.13%。二是著力突出保障重點。立足解決群眾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數。今年,市財政積極籌措扶貧開發、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等資金,提高了城鄉居民醫保、低保、基本公共醫療服務等十多項民生補助標準,如城市低保由330元/月提高到420元/月、農村低保由165元/月提高到220元/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財政補助每人每年由380元提高到42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從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三是著力壓縮一般性支出。結合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糾四風、治陋習”等專項整治活動,把壓縮的行政辦公性經費更多地用到保障民生上。
3、突出強化財政管理,資金績效不斷提高。一是著力防范債務風險。起草了《衡陽市屬投融資公司融資資金及財務成本管理辦法》,對投融資公司的預算編制、資金池建立、BT項目回購、項目工程招投標、變更等進行全面規范管理。安排償債資金2.33億元,確保了土地儲備貸款、外債轉貸等財政統借統還債務的還本付息;組織開展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全市爭取置換債券215.77億元,比上年增加151.51億元,增長235.78%,極大緩解了全市債務還本付息壓力。二是扎實開展“四個專項”檢查。今年5月份以來,我局18名局領導帶隊組成30個檢查組共89人對市本級68個重點單位的政府采購、專項資金、單位公用經費開展重點檢查工作。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逐一下達了整改通知書和行政處罰決定,對部分單位私設“小金庫”、違規報銷費用等涉及違紀的線索問題及時向市紀委進行了移交查處,在全市起到了巨大的威懾作用。為鞏固成果,我市先后于8月24日、11月11日兩次對全市財務檢查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交辦,明確整改時間、整改任務,確保全面整改到位。目前,各項檢查工作任務已全部完成,共下達整改意見書69份,行政處理處罰決定書11份,查出違紀違規資金8615.3萬元,收繳資金6874.45萬元。三是規范往來款管理。建立對外借款回收保證和責任追究機制,市本級收回往來借款10.9億元,余額比上年壓縮60.35%。四是積極推廣PPP模式。全市儲備PPP項目51個,總投資額428億元。其中市本級啟動項目8個,總投資額53.35億元。五是加快推進公車改革。全市封存和取消公車2851輛,交付處置平臺公開拍賣;建立公務用車運行管理平臺,所有保留的公務用車全部統一標識。六是推行預決算公開。市本級預算單位部門預決算、“三公”經費預決算全部按要求細化到項級科目,向社會公開;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農林水事務等98項重點民生資金的分配和使用情況向社會公開。
二、下階段工作思路
1、抓引導帶動,支持企業轉型發展。堅持把財政工作置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來考慮和謀劃,突出引導帶動,優化資源配置,改進扶持方式,切實提升財政調控能力。特別是注重發揮財政政策和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根據產業和企業對財政貢獻的大小,合理分配產業引導資金,帶動更多資金投入產業轉型升級、自主創新發展,不斷鞏固基礎財源,培育壯大新興財源,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抓征收管理,提升財政收入質量。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切實提高稅收收入比重,著力打造有質有量的收入盤子。堅持依法聚財,進一步健全財稅征管機制,完善綜合治稅信息平臺建設,努力提高征管合力。大力清繳欠稅欠費,加強營業稅歷史欠稅清繳,強化對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重點項目的稅源預測分析和納稅評估,防止“跑冒滴漏”,確保各項收入應收盡收。
3、抓統籌兼顧,提升保障水平。突出保障重點,兼顧一般,集中財力辦大事。繼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公共財政的優先方向,不斷健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重點支出的保障機制,集中財力保障省、市為民辦實事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落實的資金需求,力求民生保障的理念更加彰顯,機制更加健全、重點更加突出,努力做實民生財政,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的惠及廣大老百姓。
4、抓資金監管,提升財政管理績效。進一步強化績效理念,把財政支出管理由資金分配延伸到績效管理、投資評審、全程監督等各個環節。建立更加規范科學的資金分配方法,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強化專項資金管理,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加強預算績效管理,逐步擴大績效評價范圍,努力建立評價結果與反饋整改、預算安排相結合的激勵約束機制;創新財政管理手段和方式,充分借助和運用先進信用管理技術,提高財政管理效率。開展好“糾‘四風’、治陋習”、“雁過拔毛”式腐敗專項整治活動,對發現線索、問題及時移交紀委。著力完善相關制度,建立完善長效機制,確保財政資金安全高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