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頁面: 首頁 > 專題專欄 > 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 >
來源: 發布時間:2016-06-21 00:00
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
大力推進城市節能工程
城市供熱、照明和政府機構節能是實施城市節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當前,要重點做好城市集中供熱系統節能、城市綠色照明、區域熱電聯產和政府機構節能等工作。
一、加強供熱運營管理,構建安全節能環保衛生的保障體系
(一)進一步加強城市集中供熱系統的技術改造和運營管理,提高熱能利用效率
冬季供熱采暖是我國北方采暖地區城鎮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截至 2014年,我國北方采暖地區集中供熱總面積達71億平方米,供熱管網總長度達23萬公里,有效保障了居民的冬季基本采暖需求。城市集中供熱發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管網設施老舊,跑冒滴漏嚴重。二是技術水平落后、缺乏調控計量。三是運行管理粗放,總體水平較低。四是供熱質量不高,室溫舒適感差。五是燃煤供熱鍋爐比例高,加重了采暖期大氣污染。
為解決存在的問題,應當進一步加強北方采暖地區城市集中供熱系統的技術改造和運營管理,提高熱能利用效率,主要工作包括:1.加快城市集中供熱老舊管網改造。對于運行使用超過15年的供熱管網(不含評估后可正常使用的管網),使用年限不到15年、但存在嚴重事故隱患或泄漏的供熱管網進行改造。2.推動熱力站的節能升級改造。加裝節能、控制設備,加裝水處理設備或流量計量控制裝置,增加監測、監控和遠傳裝置,實現熱力站監控管理智能化。3.完善供熱二級網計量節能改造,在二級網及用戶引入口安裝熱量表和水力平衡裝置。4.加強供熱監控能力建設。推進建立省、市兩級供熱管理信息平臺,通過智能監控終端實現流量、溫度、壓力等數據實時采集、處理、監控和統計分析等。5.提高運行人員技術水平。開展供熱企業運行技術人員供熱節能和安全運行培訓。
(二)大力推行采暖地區住宅分戶計量
截至2014年,北方采暖地區累計實現供熱計量收費面積11億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供熱計量收費面積8.5億平方米,公共建筑供熱計量收費面積2.5億平方米。但是部分地區仍存在新建建筑和經節能改造的既有建筑供熱計量裝置安裝不到位,已經安裝計量裝置未實施供熱計量收費等問題。
為推進北方采暖地區住宅分戶計量工作,新建住宅必須全部實現供熱分戶計量,既有住宅要逐步實施供熱分戶計量改造。具體要求是:1.新建住宅全部實現供熱分戶計量。通過加強供熱計量工程質量監管、落實供熱企業選擇安裝供熱計量裝置和實施供熱計量收費的主體責任、檢查考核供熱計量收費工作、處罰違法違規行為等手段,力爭實現新建住宅供熱分戶計量零欠賬。2.既有住宅逐步實施供熱分戶計量改造。通過綜合分析圍護結構熱工性能、采暖系統能耗、運行控制情況、室內熱環境狀況,開展供熱分戶計量、供熱系統水力平衡、圍護結構保溫、外窗更換等節能改造,實現在室內溫度達到設計標準的前提下,保證熱源端實現預定的節能目標。3.完善供熱計量推廣機制,調動供熱企業和用戶積極性。落實供熱企業選擇安裝供熱計量裝置和實施供熱計量收費的主體責任。積極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緩解供熱計量改造的資金缺口問題。加大供熱計量宣傳力度,通過公示計量收費小區、計量熱價和收費辦法、監督電話等方式,提高用戶參與供熱計量和實施行為節能的積極性。4.提升供熱計量器具產品質量。推進建立國家級供熱計量產品檢測機制和平臺,為保障供熱計量器具等產品的質量提供支撐。
(三)明確供熱采暖系統安全、節能、環保、衛生等技術要求,健全服務質量標準和評估監督辦法
冬季供熱采暖是北方采暖地區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重要的民生工程,要滿足居民正常采暖需求,應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1.明確供熱采暖系統安全、節能、環保、衛生等技術要求。科學合理規劃建設供熱設施,建立完善供熱預警和應急保障機制,保障供熱設施運行平穩安全。推進技術裝備節能改造升級和精細化管理,實行供熱計量收費,提高供熱系統能效水平,降低供熱能源消耗。落實國家大氣污染防治的要求,調整供熱能源結構,采取環保措施,使熱源的污染物排放達標。保障供熱系統的散熱器、管材、水質等滿足衛生標準,供熱溫度滿足居住環境保障需求。2.健全供熱服務質量標準和評估監督辦法。加強供熱服務制度立法,完善供熱服務事前事中事后監管機制。完善供熱服務質量標準,使得供熱企業服務有規可依,熱用戶有規可查。健全供熱服務評估監督辦法,建立供熱企業服務評價制度,推廣設置供熱服務平臺,將服務投訴率作為考核供熱企業的主要指標。
(四)推進區域熱電聯產,有效節約能源
區域熱電聯產是北方采暖地區城市集中供熱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4年年底,北方采暖地區熱電聯產年供熱量達15億吉焦,在促進城市大氣污染防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提高供熱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當前在推進區域熱電聯產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熱電聯產規劃科學性有待提高;供熱能力未充分發揮。
為解決上述問題,推進區域熱電聯產規模發展和質量提升并重,要堅持“以熱定電”原則,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1.科學編制熱電聯產規劃。依據本地區城市供熱規劃、環境保護規劃、能源規劃等科學編制本地區的熱電聯產規劃,熱電聯產規劃應當遵守“統一規劃、以熱定電、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原則。2.加強熱電聯產網源協調。熱電廠建設應與城市集中供熱管網相銜接,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產;積極推進熱電聯產機組與供熱調峰鍋爐協調規劃、協調運行。3.推進熱電聯產替代供熱燃煤小鍋爐。同步推進熱電聯產項目建設與供熱燃煤小鍋爐治理,因地制宜地實施供熱燃煤鍋爐和落后小熱電機組替代關停。4.加強熱電聯產項目運營的監督管理,實現熱電聯產項目安全高效環保運行。5.完善推進熱電聯產發展的支持政策。合理制定調整熱電價格,完善財政和金融支持政策,調動各類資本投資建設改造熱電聯產項目的積極性。
二、加強城市照明節能管理,大力推進城市綠色照明
城市照明是城市重要基礎設施之一。“十二五”期間,全國城市綠色照明工作節電率達到15%。為進一步挖掘城市照明節能潛力,必須大力推進“節能、環保、安全、經濟、可靠”的綠色照明建設。
(一)編制規劃,明確目標和任務
全面總結“十二五”城市綠色照明工作取得的經驗和成果,在城市照明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對未來城市照明的綠色發展模式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提出“十三五”城市綠色照明工作目標和要求,組織編制“十三五”城市綠色照明規劃,統籌安排好“十三五”綠色照明各項工作。
(二)擴大成果,推進改造和提升
全面梳理城市照明設施現狀,制定并落實城市照明節能改造和提升計劃,有效擴大城市照明節能成果。2018年前基本改造完成道路照明使用多光源無控光器燈具、景觀照明使用強力探照燈和大功率泛光燈等嚴重超標項目,到2020年,城市照明高光效、長壽命光源的應用率力爭達到100%。
(三)緊扣主題,強化綠色照明建設
圍繞“十三五”城市綠色照明工作的總體目標和要求,以城市照明節能為抓手,建立科學的城市綠色照明評價機制,對城市照明規劃、建設、運行維護等全過程進行節能考核與評價;以信息化為依托,加快城市照明數據中心建設,結合智慧城市建設,推廣“互聯網+照明信息統計制度”;以規范標準為準繩,完善城市照明標準體系,重點是制(修)訂和貫徹落實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和城市照明規劃規范。
(四)探索創新,開展試點示范
積極探索城市綠色照明建設和管理的創新體制機制,開展包括綠色照明示范城市、高效節能夜景照明系統示范項目、新產品新技術應用示范項目、社會資本參與城市照明節能改造示范項目等在內的多種試點示范活動,提高城市綠色照明技術和管理的創新能力。
三、推進政府機構節能
政府機構節能不僅可以減少公共財政開支,有效推動節能新技術、 新產品的推廣應用,同時,政府還是社會道德的標桿,通過政府機構率先垂范,對其他單位建筑節能工作能夠起到示范作用,推動全社會節能工作的深入開展。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加強節能監督管理
以推行政府機構節能監管體系為抓手,制定落實機構用能制度,控制“長明燈”、“夜空調”及辦公用電設備“長待機”現象的發生,將節能措施落實到人;強化政府機構能耗統計體系建設,建立評價和考核體系,逐步實施用能定額管理。
(二)推廣應用節能和新能源產品
進一步落實國家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制度,擴大政府采購節能產品的范圍,在技術、服務等指標滿足采購需求的前提下,優先采購節能產品。積極推廣使用新技術、新能源產品,擴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圍。
(三)積極推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
針對不同建筑特點和能源消費類型,對既有建筑圍護結構、空調、采暖、照明和用電設備等進行節能改造;更換照明、辦公等高能耗產品和設備;開展中央空調系統清洗和節能改造工作。對用電設備和電力分配系統進行系統性診斷和分析,加裝節電設備,實現用電系統整體優化,提高電效。
(四)加強節水改造
水表計量率達100%,并結合水平衡測試安裝分水表,強化用水計量監測和考核。積極采用節水型器具技術與設備,加強用水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開展中水回用系統、雨水收集系統等試點工作,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五)抓好公務用車節能
嚴格按照標準配置機構公務用車,優先選用低油耗車輛,政府班車示范使用新能源汽車,嚴格執行車輛報廢制度。加強公務用車的日常管理,合理調配使用公務車輛,制定節能駕駛規范,開展節油競賽活動。加快推進公務車輛使用改革,逐步壓縮公務車輛規模。
主辦:衡陽市城市管理局 衡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衡陽市數據局 地址:衡陽市高新區長豐大道43號
聯系電話:8809315 郵編:421001 餐飲油煙污染投訴電話:8857066 網站地圖
湘公網安備 43040802000074號
網站標識碼:43040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