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衡陽市城管執法局 發布時間:2020-09-10 15:30
從"數字化"到"智慧化",推動城市管理的衡陽智慧
2010年,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構想,其核心理念是:城市是由組織(人)、業務/政務、交通、通訊、水和能源這六個核心系統組成的,而這些系統互相聯系,以一種協同運作的方式相互銜接,而城市本身,就是由這些系統組成的宏觀系統。這個概念是從IBM公司早期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演變而來的,即在城市管理的各行各業中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概念提出后,很快便引發了全世界智慧城市建設的熱潮。從長遠上看,"智慧城市"不僅僅是一種適應未來智能城市化發展的創新理念,更是推進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轉變的高效工具,也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更好地惠及民生的必然選擇。
我國自2004年全國推行數字城市管理至今,現已有300多個城市實現了城市管理數字化,因此積累了大量有價值的綜合業務數據,在獲得大量城市管理數據的前提下,綜合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主流信息技術,促進城市管理工作由"數字化"朝"智慧化"的方向轉變,已是大勢所趨。
"數字城管"向"智慧城管"演變的基本歷程
以北京市東城區新型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正式運行為標志,城市管理數字化工作在我國已經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已建設"數字城管"系統的城市,其管理效果的提升是非常顯著的。因此,各省市也從"被動要建設"逐步轉變為"主動想建設",再到以市政設施和城市秩序為重點,逐步完善和本地實用化。據統計,除臺灣地區外,數字化城市管理已逐漸覆蓋各省、市、自治區。隨著"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和數字化城管工作的不斷演進、發展,許多具有超前意識的大城市已經提前布局,通過整合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推出了更加智能化,更注重效率的"智慧城管"。
杭州作為城市管理工作數字化、智能化的先鋒城市,早在2006年就實現了城市管理工作數字化的發展,之后該市經過業務整合、拓展和升華,結合物聯網、云計算、信息融合、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技術,將原有的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升級為全新的智能化集成平臺,實現了城市管理信息自動化、監管精細化、功能協同化、服務多樣化、決策智能化和執法人性化的智能管理目標,成為全國各大城市中最早應用"智慧城管"的城市之一。自此,推動全國"數字城管"向"智慧城管"進化的,邁向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數字化"到"智能化"的必然
人類社會的數據生成方式大多要經歷三個階段:被動獲取階段、主動創建階段和自動感知階段。以社交網絡和基于位置信息的網絡服務為代表的新信息發布方式的出現,以及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興起,導致各種數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增長和積累,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大數據時代悄然而至。
正因為大數據具有的3大特征:規模性、多樣性和高速性,人們通常將大數據定義為所涉及的數據量太大而無法手動集成,但它可以被截取、管理、處理并分類為人類可以在特定時間內經歷的信息,因此,大數據的出現,必然促進數據分析的"智能化"發展。而大數據是"智慧城市"各個領域實現"智能化"的基礎支撐技術,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因為"智慧城市"建設離不開大數據這個要素。從政府決策和服務,到人們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到城市產業布局和規劃,再到城市運營和管理方式,整個城市系統的運作都將在大數據的支持下實現"智能化",因此,我們也將大數據稱為智慧城市的智能動力和引擎。
為何說城市管理從"數字化"向"智慧化"發展是必然的呢?
這是因為:在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的建設和運行過程中,不斷豐富的城市管理基礎數據,如基礎地形圖、三維建模數據、衛星遙感影像數據、城市真實場景數據、基礎柵格數據等地理空間數據不斷的積累,為數據的空間分析、聚類分析和輔助決策提供了重要載體;在實際應用中,數字城市管理組件的數據(如公共設施、道路交通、城市市容和環境、園林綠化、其他設施等),城市管理事件數據(涉及市容和環境、宣傳和廣告、建設管理、突發事件、街道秩序和延伸事件等),歷史業務數據(歷史文件數據、歷史統計、歷史評估數據等),專業管理數據(包括戶外廣告數據、門前三包數據、執法車輛數據、現場管理數據、視頻探測數據、市政公用設施數據、風險源數據等)都在不斷地積累和更新,而這些都是各種類型的綜合大數據。
綜上,上述長期積累的海量城市管理綜合數據為"智慧城市"和"智慧城管"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礎。
積極探索和實踐是推進城市管理工作深入發展的前提
從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雖然僅一字之差,卻需要從理念和方式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提升。在全國各地城管部門積極探索和應用數字城市管理技術,并通過整合相關業務推動部門間的資源共享和數據整合,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的前提下,"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轉變的過程越來越快。
例如:基于對城市管理歷史數據的分析,以空間地理信息為元數據,通過聚類分析的方式,可以從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上獲得城市管理問題的高發期和高發區域,以及發生和發展的動態變化過程,從而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或者通過對同一地區同一要素不同年份的數據做對比,提取出可能發生變化的區域,為違章建筑、建筑工地渣土、園林綠地等專項監管提供預警。結合整合后的部門審批數據,為領導決策和日常管理提供更好的全面監督方式;在城市執法方面,可以通過整合城管部門的戶外廣告信息、相關審批信息等,將該類信息與空間地理坐標相關聯,便于一線處置人員提高現場處置能力,同時提高城市管理和執法的人性化服務水平,增強市民的幸福感。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積極探索"數字城市管理"向"智能城市管理"的應用是必然趨勢。這就要求我們在城市長期治理和優化市民服務中進行更深層次的大數據挖掘,體現真正的大平臺、大數據和大智慧。
衡陽"數字城管"向"智慧城管"過渡的啟示
衡陽市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作為國家城市信息化試點城市,于2013年便實現了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應用。隨著城管職能的轉變,衡陽城市管理工作逐步從原來的人力督導逐步向智能化管理監督轉變,經過七年多的運行,衡陽"數字城管"為城市管理工作保駕護航,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2019年初,衡陽市已經被列為大城市序列,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因此,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轉變,"數字化"向"智慧化"轉變,已是必然。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更加快了"無接觸"式服務和工作的流行,國家住建部也于一季度發布了《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指南(試行)》。
可以預見的未來里,各大城市都將通過綜合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以建設智慧城市的總體戰略理念,利用數字基礎資源、多維信息收集、協同工作處置、智能檢查評估、預警決策分析等手段,量化城市管理要素和事件標準,構建全新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
在過去,城市管理主要是政府管理,而未來城市治理將是政府和百姓一起共同參與。衡陽作為一座大城市,打造"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依托城管通、市民APP等"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的新型便民服務系統,將在未來成為推進城市管理部門進一步精細化和智慧化的前提,也將迅速推進衡陽的城市管理模式向城市治理模式轉變。
城市是人類的智慧創造,是人類文明的鮮明標志,是人類活動的重要區域。讓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建設、發展、治理的價值所在,也是城市管理工作者的重要標尺和不竭動力。
(信息來源:人民城管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