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宣傳教育是人防工作“三駕馬車”之一,開展好人防宣傳教育對樹立人民群眾的防空戰備觀念,增強防空防災知識技能具有重要意義。衡陽市人防辦遵循“融合發展”的理念,探索“四合一”融合建設思路,創新“四式”宣傳教育模式,以虎形山人防公園為平臺,將人防宣傳教育由傳統封閉式轉變為現代開放式,由“五進”轉變為“五來”,實現了人防宣傳教育“五進”與現代開放式宣傳教育的深度結合。
一、堅持人防發展理念,在深度融合上做文章
過去,我市人防工作面臨著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人防干部職工存在安于現狀、缺乏激情和本領恐慌的問題,工作中無事可做、遇事難做;二是部分領導干部對人防工作不理解、不支持,誤認為人防工作就是“守守防空洞”“收收費”;三是廣大市民人防意識不強,認為和平年代不需要人防。這些問題導致人防工作推動起來非常困難。要解決這些問題,唯有加強人防宣傳教育工作,提升全民的人防意識。我市自開展人防宣傳教育“五進”工作以來,取得了成效,也碰到了壁壘。我們感覺到“五進”方式宣傳人防工作,常態化不夠,受眾面較小,影響力有限。為此,我辦及時調整思路,決定結合市政府市政公園規劃建設的需要,建設開放式人防宣傳教育基地,此即為虎形山人防公園的由來。虎形山人防公園位于衡陽市北部的石鼓區,是目前整個北城區唯一的公園。市政府多年前就將該公園列入建設規劃,先后安排了3個單位承建,都因種種原因而擱淺。最終,市政府將虎形山公園建設任務交給市人防辦。由于人防經費只能專款專用于人防建設,如何完成市政府交辦的任務,成為我辦當時面臨的難題。為此,我辦從工程、指揮通信、政策法規、秘書等科抽調專人組成項目建設小組,我親自任組長,強化領導,通力合作,積極找準政策依據,全力搞好上下協調,在融合發展上做文章,創新人防戰備工程建設模式,將人防公園與疏散基地結合建設,并在公園內融入人防文化元素。在國家防辦沒有統一標準,其他省市沒有先例的情況下,克服了規劃設計、資料收集、征地拆遷中遇到的多個難題,投入資金8000余萬元,通過兩年的建設,一座集人防疏散基地、人防教育訓練基地、國防教育基地、人防公園四個項目于一體的綜合基地終于在2012年落成。虎形山人防公園的建設,調動了全市人防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鍛煉了工作能力,實現了人防“三個效益”,做了政府想做的事、順了市民休閑的意、盡了人防應盡的責。戰備效益凸顯:公園按照戰時功能設置了疏散指揮保障區、臨時安置區、交通中轉區和醫療保障區,公園內的管理用房都明確了平時和戰時功能,整個公園戰時是黨政機關人員隱蔽、辦公和疏散協同指揮、市民隱蔽、醫療救護、物資儲備發放的戰備基地。社會效益增強:公園平時既是市民休閑、娛樂和健身的場所,又是市民接受國防和人防知識教育的基地。經濟效益提高:由于公園的建設資金全部來源于人防易地建設費,我辦在市財政未投入任何資金的情況下完成了市政公園建設任務;公園部分管理用房實行管理式出租,公園的日常管理能夠自給自足,實現以基地養基地、以項目養項目。虎形山人防公園“五合一”融合建設模式得到了國家人防辦大力推介,市委、市政府領導也多次前來視察調研,對公園建設表示肯定。全市各級各部門也分別組織干部職工前來公園參觀學習。截至目前,已有233批次來自全國各省、市、縣人防辦的同仁到基地參觀交流。今年,我們又啟動了雨母山人防疏散基地(雨母山人防公園)建設項目,該項目為全市重點工程項目,占地約1120畝,建成后將成為我市實踐人防融合建設模式、推行開放式宣傳教育的又一成功案例。
第七次全國人民防空會議召開后,我們以市政府辦、警備區司令部、市國教辦名義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縣級人防指揮所和國防(人防)宣傳教育基地建設的通知》,將“五合一”融合建設模式迅速向全市各縣市區推廣,把縣級政府應急指揮中心、縣級人防指揮中心、開放式國防(人防)宣傳教育基地、人防疏散基地、市政公園五個項目合并建設,得到了省人防辦的肯定和推介,以及各縣市區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衡南縣已完成人防指揮中心建設,正在籌劃建設開放式國防(人防)宣傳教育基地(霞客公園),其他縣市和南岳區也分別按照這種模式完成選址和規劃設計,4個城區中有3個城區建設了開放式人防宣傳教育場所。
二、拓展人防宣傳模式,在努力創新上下功夫
完成了硬件建設任務后,我們又積極加強軟件建設,首創了“植入式、嵌入式、開放式、公園式”宣傳教育模式,發揮虎形山人防公園開放式宣傳教育基地的作用。“植入式”就是在虎形山人防公園內無處不在地融入人防要素。如在公園入口的人防廣場中央樹立兩塊巨石,刻上由國家書法家協會原副會長李鐸將軍題寫的“虎形山人防公園”、“衡陽市人防疏散基地”;在公園的太極廣場樹立國旗、人防旗和公園旗;在公園的路、橋、亭、廊、湖、廣場名稱中融入人防要素,如疏散路、融合路、虎踞橋、平合亭、清溢湖、民防廣場等等。“嵌入式”就是在公園內建設“百部兵書道、百項防護知識區、百年空襲災難警示墻、百將愛國詩林和百名衡陽軍事人物風云錄”等“五個一百”人防戶外文化項目。為建設這些項目,我們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人脈資源,查閱古今中外軍事典籍,征集全國少將以上的將軍、省級以上書法家協會會員題寫與人防相關的書法作品,以及楹聯學會會員題寫與人防相關的名家名聯。這些名家、名將、名著、名言、名聯的結合,使得虎形山人防公園在國家、省、市創造了11個“第一”。通過這種嵌入式宣傳方式,讓市民在不經意間就學到了人防知識。“開放式”就是人防公園不僅擁有多媒體警報顯示屏,還在游步道上安裝了廣播、音響設備,這些設備可以隨時通過圖像、聲音宣傳人防知識。公園實行24小時免費對市民開放。“公園式”就是虎形山人防公園山水秀美、生態完整,既是市民休閑、健身、娛樂的場所,又是市民接受國防、人防教育、訓練的基地,能夠讓游客寓教于樂,取得更好的宣傳教育效果。公園建成以來,組織全市各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如市政府辦干部職工、市委黨校科干班學員、衡陽縣委黨校中青班學員等)、鄉鎮基層干部(如鐵絲塘鎮黨政全體干部、全市各鄉鎮街道人物專干等)、大中小學校師生(如南華大學、市七中等)、社區居民前來宣傳教育基地開展活動38期,參與人數達2萬余人。廣大市民們對人防的興趣也更加濃厚,自發前來公園游玩、學習。他們或在公園內“五個一百”人防戶外文化知識駐足觀看,或在人防知識長廊乘涼歇息,學習人防常識。
三、改進人防教育手段,在管理使用上求實效
建好不是目的,用活才是初衷。在建好開放式宣傳教育基地,創新宣傳教育模式的同時,我們又積極在宣傳教育手段和宣傳教育主體上謀劃新思路,以求人防宣傳教育效果持續深入。一方面,我們在市人防疏散基地二期工程內建設防空防災教育訓練中心,通過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分“走、藏、消”三個專題對防空防災知識技能進行實戰演練。我們將在防空防災教育訓練中心內建設防空襲次生災害模擬體驗室,讓游客親身體驗防空防災模擬試驗;規劃建設防空地下室結構斷層,真實地反映防空地下室與普通地下室的區別,等等。我們要讓市民們能夠深切感受到,人防宣傳教育也能“高大上”。如今,市人防疏散基地已被國家、省人防辦批準列為人防宣傳教育(衡陽)基地,下一步,我們打算與國家人防信息科技應用研發協同創新基地洽談合作,將市人防疏散基地納入其培訓點。另一方面,我們積極探索引導社會力量開展國防(人防)宣傳教育。2016年,我們引入了一定資質的社會文化力量“八一童軍學校”,以虎形山人防公園為基地,嘗試在全市組織中小學生了多起國防教育和軍事拓展活動,取得了很大反響。由他們分期,組織全市中、小學、幼兒園近5萬名師生前來虎形山人防公園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大巴車絡繹不絕,公園內人聲鼎沸,好不壯觀。今年,我們計劃繼續以虎形山人防公園為平臺,正式引入社會力量建設衡陽市青少年國防教育培訓學校,在公園內加大投入建設一系列設施設備。目前,衡陽市青少年國防教育培訓學校已經獲得市國防教育委員會辦公室批復,即將掛牌。下一步,衡陽市青少年國防教育培訓學校將利用防空防災教育訓練中心及市影劇藝術與青少年活動中心、崇盛國際中心兒童成長樂園、珠暉區金甲嶺人防拓展訓練基地等教育訓練場所,實現資源共享,打造精品課程,組織全市青少年開展國防(人防)教育訓練活動,使人防宣傳教育達到“點燃一點,照亮一片”的效果,在“墻內開花墻內香”的同時,讓省內外更多的群眾接受國防教育,增長人防知識,提升戰備觀念,為人民防空事業的不斷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