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圍繞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大力實施質量強市和知識產權強市兩大戰略,推動創新發展和品牌建設;全面推進法治監管、信用監管、智慧監管,提升市場監管效能;堅決維護食品、藥品、重點工業產品和特種設備“四大安全”,守住了底線。
(一)落實“加減乘除”措施,市場主體發展提上了新高度。
作為牽頭單位,實施市場主體倍增工程,截至2022年底,全市凈增市場主體9.27萬戶,同比增長21.15%,總量達53.09萬戶,居全省第二,其中凈增企業2.11萬戶,總量達10.12萬戶;“個轉企”1723戶,均超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年初設定的目標。一是做加法,合力攻堅。市、縣兩級政府分別成立了市場主體倍增工作領導小組,衡東、衡山等地明確縣長為組長,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按照“一盤棋”的思路,分解落實市場主體倍增任務,實現 “1+1>2”的組合效應。二是做減法,紓困減負。全面落實“兩穩一?!惫ぷ饕螅芯殖雠_穩市場主體的“十條措施”,從價費檢查、質量服務、知識產權項目培育和質押融資等方面為企業提供紓困幫扶,直接減免費用3000余萬元,撬動幫扶資金3.5億元。三是做乘法,優化服務。推行“一網通辦”“屬地辦”,打造“一件事一次辦”的升級版,市場主體注冊網上可辦率突破90%,企業開辦實現0.5個工作日辦結;深化簡政放權,推進了市場主體“歇業”試點改革,祁東縣開啟“縣鄉通辦”審批模式。四是做除法,打通堵點。按照“月調度、季講評、年考核”要求,對市場主體倍增工作定期督導、形成問題清單,精準施策、跟蹤問效;開展政策宣講“入園進企”行動,全面消除惠企政策落實的“級差”和“溫差”,充分釋放政策“紅利”。
(二)堅持“五個一”要求,事中事后監管進入了新常態。
聚焦規范化、制度化、長效化的目標,完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一是堅持一體聯動,協同配合有力。調整“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新增民政、城管執法、人防、地震4個部門,完善了“同級部門橫向聯通、各級部門縱向貫通、線上線下互聯互通”的跨部門、跨區域協作機制。二是堅持一碼護商,審慎包容有度。落實企業賦“碼”保護機制,全市共13903戶企業、1193家行政事業單位入駐賦“碼”平臺,累計錄入用戶46766人,雙隨機賦“碼”檢查3200余次,任意性、重復性執法檢查大幅減少。三是堅持一標貫通,隨機抽查有方。研究出臺雙隨機監管標準化體系,涉及4大塊,55大類,236個具體項目實施標準。實現抽查任務完成率、抽查結果錄入公示率、市縣兩級成員單位聯合抽查率、部門內隨機抽查率“四個100%”。四是堅持一網歸集,信用監管有效。打通了省局業務平臺與“信用衡陽”平臺數據交換渠道,企業年報率達92.94%,對90470戶企業實施了信用風險分類,全市共列入經營異常名錄5994戶,協助辦理股權凍結101起。五是堅持一查到底,持證經營有序。突出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重點行業,開展整治養老詐騙、校外托管、自建房非法經營等專項行動,查處無證無照案件225起,罰沒165.88萬元,各類市場主體亮證照率超過99%。
(三)強化“四聯動一規范”,知識產權工作形成了新經驗。
貫徹知識產權強市戰略,開展知識產權六大提升行動。全市專利授權4330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692件,同比增長11.61%;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088件,三年接近翻倍;PCT專利申請30件,同比增長42.86%,全省第三;有效商標注冊56533件。一是市縣聯動,落實創新責任。市本級安排專項資金1000余萬元,推出4大類23個種類136個知識產權培育項目,衡南縣落實了省市縣獎補資金200萬元,高新區獲批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園區。二是校企聯動,形成創新聯盟。促進“產學研”融合,駐衡高校與企業合作攻關,取得重大技術突破35項;完成高校專利開放許可625件;上海交通大學專家團隊來衡幫助企業布局高質量發明專利。三是部門聯動,保護創新成果。多部門聯合執法,辦理專利、商標案件35起;與市中級人民法院完成知識產權糾紛訴前調解11起;4家企業進入省級知識產權重點保護及強鏈護鏈項目。四是政企聯動,優化創新服務。成立衡陽市知識產權保護綜合服務中心,形成了知識產權公共服務“3+1”體系;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行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突破3億元。五是規范管理,激發創新動能。與市財政局聯合印發《衡陽市知識產權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規范項目審批、資金使用。對專利申請行為加強監管,建立了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白名單”,非正常專利申請撤回率達95%以上。
(四)實施“質量強基”工程,質量強市建設開創了新局面。
貫徹質量強市戰略,夯實質量基礎,打造衡陽品牌雁陣,我市2家企業獲得第七屆省長質量獎提名,12家企業獲得第七屆市長質量獎,創建湖南省工業質量標桿企業2家,申報工業品牌培育試點企業5家。一是實施項目強基。國家油茶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湖南)獲得批籌,打破我市國檢中心“零記錄”,將打造衡陽油茶產業質量基礎“一站式”服務平臺;成功申報第11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試點項目1個;衡東土菜餐飲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通過省級驗收,祁東縣成功申建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缺陷產品召回分中心。二是實施監管強基。開展電線電纜產品、變型拖拉機、成品油等15項重點工業品和日用消費品專項整治,企業主動召回缺陷產品7.1萬件;抽檢2613批次,消費品總體合格率為92.62%,排名全省第二,全面規范了產品合格證管理。加強計量檢定和認證檢測市場監管,3家企業獲得ISO9000體系認證證書。三是實施服務強基。加強培訓服務,成功舉辦衡陽市企業首席質量官培訓班;拓展宣傳服務,開展了“實驗室開放日”“質量月”等專題活動;提供專業服務,檢定計量器具13萬件,免征費用近700元,組織8支隊伍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建立計量標準12項。
(五)筑牢“三品一特”防線,消費安全保障達到了新水平。
落實“五全一常態”工作機制,以處處留痕的執法網、環環相扣的責任網、時時在線的監測網、人人關注的輿論網,筑牢疫情防控、食品藥品、特種設備、重點工業品安全防線,全市市場監管領域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一是提升了食品放心指數。市委書記、市長帶頭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全市重點開展“守查?!?、農村食品、網絡食品等專項行動,排查整治食品安全突出風險;突出重點時段開展駐守巡查,確保不發生群體性食品安全事故;針對重點品種開展抽樣檢測,完成食品抽檢21930批次,食品安全評價性合格率在98%以上;結合疫情防控,加強冷鏈食品監管,查處問題進口冷鏈食品2372噸,衡陽縣、常寧市獲批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市。二是降低了藥品風險系數。受省藥監局委托,對藥品生產、流通領域開展巡查;結合疫情防控,對“四類藥品”加強監管,檢查藥械化生產經營單位9653家,排查了各類風險隱患;加強疫苗質量安全監管,及時推進疫苗國家監管體系評估工作,收集藥械化不良反應及藥物濫用監測報表12186份,有效保障了用藥安全。三是防止了安全生產變數。著力抓好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對商場、公園、景區、游樂場所、液化石油氣充裝站等場所實施全覆蓋檢查,共排查整治風險隱患130余個。完善了電梯、氣瓶等信息化管理平臺,推進了城鎮燃氣管道和氣瓶專項整治,嚴查充裝“黑氣瓶”、翻新氣瓶等違法行為。
(六)加大“三抓三打”力度,綜合行政執法取得了新成效。
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市場治理現代化,對違法行為“零容忍”。一是狠抓大案要案查處,打擊樹大根深的違法窩點。辦理了省局交辦的價格案件2起,罰沒3207萬元;查處了多起傳銷窩點,向社會公開市場掃黑除惡典型案例15起;嚴查藥品違法窩案,“陳某星等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療器械案”被國家藥監局列入了典型案例。二是狠抓熱點問題整治,打擊輿論聚焦的違法現象。開展自建房非法經營整治,立案53起;推進長江禁捕工作,移交案件線索14條;落實“雙減”工作,整改校外培訓機構110家。辦結消費投訴6968件,立案91起,為消費者挽回損失1117.57萬元。三是狠抓重點領域監管,打擊涉安涉穩的違法行為。結合各類專項整治和執法行動,查處廣告、互聯網、知識產權、食品、藥械化、特種設備、產品質量等方面的案件255起。有力維護了市場秩序,營造了法治化的營商環境。